【sci期刊转载】《柳叶刀》社论 | 护理的未来:来自大流行的经验教训

2025-08-07 15:09:35

《柳叶刀》(The Lancet)最新社论指出 ,护士是至关重要的照护者,在卫生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场大流行加强了这一角色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但这并未体现在工作场所的保护和支持方面。我们也应该将护士视作科学家和领导者,他们需要高质量的教育、明确的职业路径,以及与其在卫生体系中的责任和作用相匹配的投资。原有劳动力危机的加剧使卫生体系更加脆弱,抗压性和韧性更弱。如果健康和卫生科学领域的所有人都不立即协调一致地重申对护理的承诺,那么未来的卫生体系就不可能实现有效地恢复或加强。

识别文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阅原文。

     

 2020年初,作为提高护理形象和影响力的全球运动的一部分,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护士理事会(ICN)和护理在行动(Nursing Now联合发布了第一份《世界护理状况报告》[1],提出了全球护理战略。当时,我们强调了该报告如何能够为政策对话提供信息,促使人们认识到护理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的潜力,并强调了随后几年对展示护理影响力的重要性。[2] COVID-19大流行证实了这些信息的重要性。512日是国际护士节。迄今为止,COVID-19已历时3年有余,这三年对护士的需求极其巨大,同时健康和卫生体系尚未恢复。全球护理的未来何去何从? 护士在卫生系统中作出了重要且多样的贡献,这在大流行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博茨瓦纳,护士制定了缓解疫情的战略对策——运行移动诊所以及向农村地区重新部署资源——这表明他们有能力发现社区的需求,并因地制宜建立应对体系。[3] 英国有一个由5000多名研究护士组成的网络,其中许多人在研发              COVID-19疫苗和药物治疗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护士迅速提升重症照护能力以加强卫生体系建设。[5]

然而,护士在薪酬或支持方面并没有得到回报。疫情加剧了全球先前存在的护理人员危机。全球护士的幸福感和士气都处于低点,想要离职的意愿却很高。据估计,大流行前全球护士短缺人数为600万 [6],ICN认为,由于需求增加和留职情况不理想,未来几年护士短缺人数可能达到1300万[7]。《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的一项涵盖中国近14万名护士的研究显示,疫情期间,34%的护士感到心力交瘁,56%披露有抑郁症状。[8] 2022年比利时的一项调查发现,44%的护士表示打算离职,27%的护士考虑从事非护理职业。[9] 世界各地的护士也被迫采取罢工行动,反对不公平的薪酬和不安全的工作条件。政府对罢工行动的反应各不相同。目前,德国等国家已因罢工行动出台更安全的人员配备和更好的工作条件。然而,津巴布韦在今年1月通过了一项禁止医护人员罢工的法案;英国政府最近对皇家护理学院采取法律行动,宣布计划中的罢工行动是非法的。法律行动并不能解决劳动力危机,只会加剧该行业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
   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应该优化战略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并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同时考虑到护士们在疫情期间所经历的集体创伤,以有效提供保护和支持。确保更多的护理职业发展机会将有助于促进长期招聘和留职,促进护理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护士是至关重要的照护者。这场大流行加强了这一角色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但是,我们也应该将护士视作科学家和领导者,他们需要高质量的教育、明确的职业路径,以及与其在卫生体系中的责任和作用相匹配的投资。因此,为各级护理教育提供资金应该是一个优先事项。在美国,护理专业的入学人数在20年来首次下降,这一下降被归因于护理教育师资短缺。[10] 如果没有足够的护理教育师资力量,机构就无法切实提高培训能力。这些职位所需的研究生学位和研究机会有限,通常依赖于自筹资金,教职员工的薪酬往往很低。高校和教育机构要加强护理专业建设。
   在大流行期间,护士在卫生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并未体现在工作场所的保护和支持方面。原有劳动力危机的加剧使卫生体系更加脆弱,抗压性和韧性更弱。如果健康和卫生科学领域的所有人都不立即协调一致地重申对护理的承诺,那么未来的卫生体系就不可能实现有效地恢复或加强。END

参考资料:
[1]. For the State of the World’s Nursing report see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03279[2]. For the Lancet Editorials on nursing see Editorial Lancet2019; 394: 1879 and Editorial Lancet 2020; 395: 1167[3]. For more on nurses’ roles in Botswana see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2022; 55: 149–53[4]. For more on UK research nurses see https://www.nihr.ac.uk/news/at-least-7469-researchnurses-and-midwives-acrossthe-uk-and-ireland-new-censusreveals/29886
[5]. For more on nurses in Trinidad and Tobago see https://www.who.int/news-room/featurestories/detail/caribbean-countriesboost-the-capacities-of-nursesin-critical-care-during-covid-19[6]. For more on the shortage of nurses see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03279[7]. For more on the ICN report seehttps://www.icn.ch/system/files/2023-03/ICN_Recover-to-Rebuild_report_EN.pdf[8]. For more on nurses in China see Articles Lancet Reg Health Western Pacific 2023;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4.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wpc/article/PIIS2666-6065(22)00233-4/fulltext[9]. For more on nurses in Belgium see Int J Nurs Stud 2023;137: 104385[10]. For more in nurses in the USA see https://www.aacnnursing.org/news-data/all-news/article/new-data-show-enrollmentdeclines-in-schools-of-nursingraising-concerns-about-thenations-nursing-workforce

题图 Copyright © 2023 Sven Torfinn/Panos Pictures中文翻译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0311-83881011
0311-83881012

微信公众账号